妹岛和世:如何让空间变“透明”?

 > 发布于2022-02-16 阅读 19.5k
更多

设计得到+(ID:shejidedao_)

作者丨予荣

编辑丨予荣


都说建筑界是男人的天下,杰出的女性建筑家少之又少。


2018年Time杂志评选出全球“十位杰出的女建筑师”,为建筑界视若珍宝的女性设计师发声。

△图片来源:archcollege.com


扎哈,艾琳格雷、妹岛和世、帕奇希娅·奥奇拉等均登上榜首。


不同于建筑界男性设计师“独掌皇权”,这些女性设计师也彰显出了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女性魅力。


扎哈的几何拓扑学体现出建筑动态曲线之美艾琳·格雷设计作品涉猎家具、漆艺、建筑,打破了传统设计领域的分界妹岛用日本美学向我们传达出了建筑的通透和轻盈


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就是这位日本杰出的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

△图片来源:archcollege.com


“女性建筑师并没有很大的不同,反而更有特点。”

——妹岛和世


1995年,妹岛和西泽立卫创立SANAA事务所。2004年,两人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

△金泽21世纪美术馆

图片来源:archcollege.com


2010年,妹岛获得普利兹克奖。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洛德-帕伦博(Lord Palumbo)表示:“他们的建筑风格,纤细而有力,确定而柔韧,巧妙但不过分;他们创作的建筑物,成功地与周边环境,及环境中的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出一种饱满的感觉及体验上的丰富性。”


纤细有力,确定柔韧,巧妙适度是妹岛一直以来的设计风格。


“透明性”是对她建筑风格最有力的概括。

△Rolex Learning Center

图片来源:archcollege.com


她擅长使用透明和半透明的材料,营造出通透、空灵的设计效果,她钟爱白色,正是这种颜色让建筑体在环境中若有若无,融为一体。她喜欢开放流动的空间结构“不确定性”让空间实现了价值最大化,这些都构成了她的设计语言。

△Dior Omotesando

图片来源:archcollege.com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妹岛和世的作品是如何让空间变“透明”的。设计师们若苦于风格的单调和沉闷,完全可以将妹岛的核心设计手法移植到自己的项目中,打造出同样的设计效果。


材料的透明

当我们提到透明的材料,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对,就是玻璃。


玻璃的运用让空间内部完全通透,结构外露,建筑构件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但我们知道,玻璃作为一种建筑材料被广泛运用还只是20世纪后半期的事情,在此之前建筑结构的通透与隐匿是通过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表达的


比如,我们在前面吐槽过的密斯的范斯沃斯住宅。

△图片来源:archcollege.com

为了营造建筑通透,轻盈的效果,密斯只用了八根工字钢就把建筑托了起来。立面采用玻璃的材质,让建筑不再成为环境中的“异物”,反而同自然环境完美融合起来。


透明的玻璃外墙,不但将建筑坦诚地表达出来,自然景色在玻璃上投射出来的美景也呈现出流动的美感,为环境增色不少。


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巧借,让空间的轻盈感顿出。


1996年,妹岛设计的公园咖啡厅结构明了,材料简单。建筑主体仅用了玻璃和钢两种材质就打造了一栋“小清新”的建筑。

△图片来源:baidu.com


咖啡厅使用全玻璃的维护结构,直径约60mm的钢柱不规则的分布在咖啡厅两侧,承托起了有机形态的钢板屋面。让整栋建筑充满了“漂浮感”和“轻盈感”。


相比于密斯的范斯沃斯住宅,玻璃材料的使用不仅让空间视线直达,当两侧玻璃门开启,室内与室外空间没有了确定的分隔,混而为一,空间使用的自由度大大提升。

△图片来源:baidu.com


妹岛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谈到:“玻璃是一种挺厚重的材料,重点是如何去用,以及建筑本身的平面布置,结构以及形式,而不再是这种材料本身。”


玻璃并非是妹岛营造“透明性”的唯一材料,这种材料同不同材料配合的表现力,同空间结构的连接等都是影响“透明性”的重要因素。


妹岛设计的被称为“玻璃大棚”的托莱多艺术博物馆,就是这样的范例。

△图片来源:archcollege.com


她用玻璃展厅来陈列玻璃艺术品,这样的设计手法不仅让人直观地通过建筑外形感知建筑属性,甚至模糊了建筑的物理边界以及空间内部与外部的界限。

△图片来源:archcollege.com


无法让人分辨出这到底是玻璃,还是另一层玻璃的反射,让人身处其中产生了奇幻的透明感。


整栋建筑的平面用多个矩形网格分割开来,不同网格之间相互连通又彼此分离。

△图片来源:archcollege.com


网格之间形成的缓冲空间构成了“暧昧空间”,由于大面积玻璃材料的使用,这种“暧昧空间”不仅保持了不同空间的独立性,也产生了视觉上的关联,建筑的“透明性”就在玻璃材料的叠加上生成。

△图片来源:archcollege.com

△图片来源:archcollege.com


透明材料的选用上,妹岛还常根据不同项目的需求有针对化的选择


纽约的新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妹岛采用了一个巨大的立方体金属罩网,由浅灰色的挤压铝衬板与金属网板构成。


不同的天气和光线会让建筑表皮呈现不同的质感。

△图片来源:baidu.com


整栋建筑分为不同上下叠加的立方体,不同立方体之间相互错开产生分析,让建筑空间有了“透气”的可能,空间的“透明性”由此体现。

△图片来源:baidu.com


妹岛并没有选用金属板作为建筑表皮的全覆盖,反而用了“金属罩网”,这也体现了对空间通透性和透明性的偏爱。


玻璃材料的使用以及不同材质之间的搭配成为妹岛“透明空间”设计的重要手段。


视知觉的透明

不仅是材料上的透明性,妹岛厉害之处还在于通过材料的选用,空间的围合给人带来视知觉关系上的透明性


同样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长谷川逸子层评价妹岛的作品说:“比如玻璃,就是SANAA 经常采用的材料,他们运用透明的物质交错的空间,把人们从对建筑空间的惯有体验和透视观感中解放出来。”


视知觉上的“透明”可以从墙、建筑细部以及公共空间的产生三个方面来阐述。


1、

妹岛在墙的选用上也十分考究,为了营造空间的通透感,她尽量低墙的高度,减少墙体厚度,甚至还会在墙体上开洞口,满足光照和视觉上的通透性。


在李子林住宅设计中,钢板成为整栋建筑的支撑结构,整个薄型夹层钢板墙体的厚度也不过在50-60mm之间,甚至所有的保温层都不超过30mm。

△图片来源:douban.com


这些钢板在起支撑作用的同时,还分割了室内的空间,室内所用的单层钢板厚度更甚,只有16mm。妹岛在这栋建筑里通过削弱墙体的厚度,减弱了建筑的体量感,营造了“透明性”。

△图片来源:douban.com


2、建筑细部

既然要营造出空间的“透明性”,那么对空间细部的设计也一定是节制性的,多余的构件和装饰一律统统舍弃,甚至达到极少主义的境界。


妹岛就是这样的设计风格。


如前面讲到的公园咖啡厅设计,妹岛大量运用了细柱作为主要的支撑构件。这些柱子截面是圆形,不像方形的棱角分明。

△图片来源:douban.com


在咖啡厅中,细柱的直径也不过是60mm,长细比甚至达到了50:1,空间在纵向结构上就营造出了一种无重力之感。


金泽21世纪美术馆中也用了大量的细柱。这些柱子以3m*3m的形式排列,直径大于110mm,仍然呈现的是轻盈质感。

△图片来源:archcollege.com


3、公共空间的产生

传统意义上的空间围合常常是坚实的六面体,彼此隔绝独立。


而妹岛通过透明和半透明材料的运用,让空间彼此产生了连接,形成贯通,产生了共享空间


这些共享空间有时并非是物理上的相互交叉,更多指的是空间视觉效果上的相互重叠。

△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这样的共享空间令不同空间之间视线渗透同时又保持独立,给人们的公共活动提供了载体。


赢得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就可以作为典型案例。


圆形是金泽美术馆的主要设计元素,不同于传统美术馆的单一入口。金泽美术馆没有正门,观众可以从任何一个入口进入室内,也可以站在任何一个角度欣赏。建筑由此呈现出开放性,包容性。

△图片来源:archcollege.com


立面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弧形的玻璃墙反射着外部的景色,也让人的视线通透可达。高低错落的白色方盒子屋顶,让整栋建筑体量更加轻盈。远处看,玻璃立面之上仿佛一栋栋漂浮的立方体。

△图片来源:archcollege.com


不仅如此,金泽美术馆并非是单一建筑体,它同周围的公共空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连接。

△图片来源:乙乙的建筑记录


美术馆位于这部分的中心区域,立面的通透性同户外的公共艺术产生了良好的互动。这些户外空间不仅独具特色,也成为进入美术馆的缓冲区域,丰富了空间节奏。

△公共空间的艺术装置

图片来源:sohu.com


观赏者站在美术馆内不仅彼此可以看见,交流,同时也清晰明了的观察到他人的位置,和户外场所活动的发生。

△公共空间的艺术装置

图片来源:sohu.com


正是妹岛的“透明性”,让人们无论身处在何处,都能与空间产生连接,形成互动,建筑不再是单一功能的载体,成了公共活动的连接者和促进者


这就是妹岛营造空间“透明性”的第二点所在。


内外空间联接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到妹岛对“透明空间”的营造分别从材料,墙体、建筑细部以及由此产生的共享空间体现出来。


如果我们将建筑缩小,把它放在更大的环境中去看待,妹岛的“透明空间”是不是还有另外一个特征?


是的,正是因为建筑体量的通透和透明性,建筑体同周围环境更加融合,室内室外没有固定的分割与断裂。这是对传统建筑给人带来的体量感和厚重感的一个极大挑战和示威。

△芝浦住宅

图片来源:archcollege.com


我们认为传统的建筑,一定是隔绝于外部空间,内部空间又相对独立的状态。门窗的洞口成为我们与外界环境的唯一联系。

△图片来源:archcollege.com


但是,当墙体透明,分割不在,室内外空间的秩序就完全打破,被重新界定了。


“玻璃建筑不是通过一个个独立的窗户,而是通过每片可能的墙,一种完全由玻璃—彩色玻璃—做成的墙,来引入阳光、月光和星光。经由这一方式创造的环境,必将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的文化。”

——德国诗人保罗·希尔巴特( Paul Scheerbart)


在妹岛设计的卢米埃公园咖啡厅中,它既可以成为咖啡厅,也可以当做艺术家的工作室。

△图片来源:archcollege.com


整栋咖啡厅呈环形,外墙均是玻璃,环形的长廊围合出了内部庭院。这样的设计形式使置身在建筑空间中的人能够对外部环境快速感知。


环形不仅让空间气氛流动起来,也沟通了室内外,形成整体延绵不断的流动空间,在互相渗透融合中形成一种通透的氛围,仿佛建筑也不存在,只留下人在行走穿梭。

△图片来源:archcollege.com


甚至当玻璃门打开,室内外完全融为一体,不分你我。


妹岛的“透明空间”打破了室内外空间的固有界限,沟通了建筑与环境。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强化了空间的“不确定性”。


既然室内外空间都可以不分,那么空间的功能也就不局限于单一性的使用,空间的开放让其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这就是所谓空间的“不确定性”

△劳力士学习中心

图片来源:archcollege.com


妹岛和与西泽立卫共同设立的 SANAA,位于东京品川一个改造的旧仓库中。这里就是一个没有任何分割的开敞空间。


仅有的家具只是几张桌椅和一些办公设备。这样的布置能够使桌子在进行不同项目时自由组合,更好的适合事务所的需要,强调了适用性。


妹岛的再春馆制药女子公寓项目也是如此。

△再春馆制药女子公寓

图片来源:archcollege.com


从上面我们对妹岛作品“透明性”的分析,不知道你还有没有发现她的一大特点?


对了,那就是对“白色”的钟爱。


李子林住宅、金泽21世纪美术馆、公园咖啡厅等都是白色。


白色无色相,明度最高,包含了光谱中所有颜色的光。它明亮、纯净,具有科技感和未来感,同时能够减轻建筑的体量,对妹岛追求的“透明空间”不外是最佳选择了。


妹岛有很多女性的特质和爱好,比如说喜欢养花、购物,川久保玲的品牌一直是她的最爱。


她的合伙人西泽立卫曾说:“妹岛和世是我知道的最勇敢的人,想与她合作设计的人都必须勇敢。她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不是一个空想家,所想的都是合理存在的。”

△图片来源:baidu.com


妹岛比许多女性更多了一丝理性和勇气。和相比建筑界的诸多男性设计师来讲,女性设计师必将要付出更多,更有魄力才能在建筑领域崭露头角。


但妹岛却看的很淡,她说:“作为女性建筑师,我个人并没有感到很大的不同,只是觉得可能会更有特点一些。” 

△Rolex Learning Center

图片来源:archcollege.com


妹岛的师父伊东丰雄也曾经这样评价他的爱徒:“一位试图用极简风格来串联建筑材料和抽象概念的建筑师。


妹岛的确在建筑界颇具特点。她试图通过透明和轻盈的材料营造出建筑的通透性和空间的透明性,让我们看到了她追求的并非是建筑的宏大性和纪念性。

△图片来源:archcollege.com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日本传统美学的克制和禅意,作品的细节彰显出了身为女性的精致与细腻安静、朴素之感更形成了建筑领域的一股“清流”。


好了,今天关于妹岛和世的“透明空间”设计手法就讲到这里了,你学会了吗?更多大师的了解推荐你对照《设计地图(历史版)》进行训练记忆▽▽

△长按扫码了解地图

△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End-

欢迎转发文章到朋友圈




以下内容需要登录观看

登录
#学习方法

本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内容系作者授权发布,末经许可,不得转载

收起
游客

游客 开通会员

资料 0 提问 0
笔记 0 回答 0
图文 0 人气 0

最新图文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