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理解节点的底层逻辑!

 > 发布于2021-05-14 阅读 19.3k
更多


关键词:图纸#  构造#  思维模型#

导读:


本期对于理解构造构造及记忆节点图纸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分2大部分:


1, 介绍设计师对于构造做法的2种偏见;


2, 理解与记忆构造做法的“骨肉皮”思维模型;


年轻设计师眼中的节点


昨天的留言区和打卡区,相当热闹,很多小伙伴纷纷展示出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对节点的理解,看的出来,大家对于节点构造的兴趣很大,而也很明确节点图和室内设计的关系。


所以,我们实战指南的设计,很大的板块就是基于构造做法的系统学习,从楼梯与栏杆和门道板块,你应该都已经有所感受。


看完了你对于节点构造的学习方法和理解,下面请你再来看看东晓对于节点构造的理解,看看我们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正文分割线---------


上期我们提到了年轻设计师都会碰到的几个问题:

 

“标准图集看了很多,但节点不会画”;


“好不容易有机会去现场学习,但不知道看什么”;


“不知道应该怎么开始学习关于节点构造”;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东晓经过实地调研学员反馈,最终总结出两方面原因:

 

一是对材料与做法的偏见:

 

基层材料构造原理不熟悉不理解不重视,让绝大多数设计师群体中诞生一些可怕的现象;

 

例如:

自己明明知道自己图纸上表述的图例是水泥板的基层,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要用水泥板

 

一个空间吊顶,文字描述写的是矿棉板吊顶,结果材料符号上则表示PT-01-乳胶漆饰面



明明是洗手台的石材收口,结果却采用海棠角收口

…………

 

二是对难度和成本的偏见:

 

尤其是没有实际现场经验的设计师,在操作实际项目时,都会对构造做法的难度和学习成本存在一定的偏见;

一方面是,很多设计师随意套用规范图集的节点图纸,不考虑其他因素,造成上面提到的常见错误;

另一方面,则是设计师认为工艺节点太难,太复杂,压根不去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这两方面的原因,最终造成了当下年轻设计师对于构造做法又爱又怕的纠结情绪;如果用一个形象化的图片展示节点构造在它们眼中的形象,我想下图应该是一张完美的诠释:

构造做法真的那么难学吗?有没有一套学习方法论呢?

老司机眼中的节点


上面提到的两方面问题是每个新人都或多或少会有的困惑,既然原因都找到了,那么剩下的就是解决问题即可:

 

对材料和工艺的不理解和不熟悉这个问题而言,我们需要慢慢积累,后面的实战指南也会花大篇幅来讲关于基层材料和工艺原理的一些问题。

 

而本期我们的任务是打破设计师对于节点学习难度的偏见

 

首先要肯定,对室内装饰的构造做法的学习,并没有想象那么简单,但是它也并没有那么难,前提是你得掌握一套合适的学习方法论。


如果说,在新手眼里,面对构造做法就像面对一头霸王龙的话,那么在老司机眼里,它绝对是一头可爱的小恐龙


这两张图,我们在第2讲中其实都已经提到了,本文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把这头满面杀气霸王龙,变成乖巧可爱的小恐龙

 

构造做法的简化:


其实一个装饰空间就跟人体构造一样,同样是由“骨肉皮”构成的,我们理解构造做法,完全也可以按照这个思维模型来理解。



骨:骨架与基体

骨架是任何构造的基本载体,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基体,它可以是混凝土,加气块,轻钢龙骨,钢结构甚至是木头等一切起到支撑作用的基体。

 

人的骨头是承载整个身体重量的根本,全部的重量都是压在骨头上的,所以,骨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状态。

 

和人一样,一个空间能否使用长久,并不是看收边收口多么精致,饰面粉刷多么细腻额,而是看它的“骨架”是否稳固,是否有存在质量问题的可能

 

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建筑,可以使用那么久,就是因为他们的骨架结实,所以,不管饰面怎么破坏,只要建筑图纸还在,就能完全修复。

 

肉:平整与基面


我们都知道,从某些视角来看,肉的作用是连接骨架与皮肤的缓冲层


若光有骨头,没有肉的连接与填充,那么一个人不管多么健康,多么阳光,但是,带给人的感受也只是一具皮包骨的样子;

 

构造做法也如此,就算骨架多么稳固,没有肉的填充,皮肤再好,也是挂不住,且不牢固的;

所以,我们说的“肉”,是指连接饰面与骨架的填充层与缓冲层。如:石膏板,阻燃板,金属板,腻子层,找平层,粘接层,甚至是未做表面处理的基层材料本身

 

皮:饰面与装饰


我们所谓的“皮”是指:设计师最终想达到的饰面效果,都被称为“皮”;如:光面乳胶漆,哑光大理石,酸枝木木饰面,玫瑰金不锈钢甚至是基层板刷油漆。

 

只要是对表面进行了刻意处理的装饰材料,我们都称为“

 

正所谓“一白遮千丑,一胖毁所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人们的身材,比例外观都相近时,我们判断一个人的美丑与差异化,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外表的妆容而定

 

这个道理放在装饰构造上也不例外,如:同样是混凝土墙刷腻子基层,做壁纸和刷乳胶漆给人的感受就是不一样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前端创意时,设计师更加关注“皮”的层面,而后期落地时,则更应该专注“骨与肉”。

 

理解了这个模型,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在数学的世界中,任何数字都可以用加减乘数来求得,同理,在构造做法的领域,任何做法都可以通过“骨肉皮”来解释记忆

 

举几个例子:

 

为了方便你的理解,我们来看看实际节点中,我们应该如何应用“骨肉皮”的思维。


金属门套↑



木饰面墙面↑



乳胶漆天花↑



湿式地暖做法↑



栏河玻璃做法↑

小结


本期的内容,我们分析了设计师之所以害怕绘制节点图,是因为对材料和构造存在偏见,同时高估了学习节点的难度这两方面的原因,因此,我们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个解决方案,非常简单,但是也非常非常重要,后面我们讲到的所有装饰构造和工艺做法,都是基于它的构架之上来进行的,可以说,这个思维模型,是学习室内装饰构造做法最正确的解题公式;

 

“只有理解了不变的规律,才能更好的记忆与应用”

 

正如上面的案例一样,通过这个思维模型,你将更简单,更容易的去记忆,分析,并应用它们。

 

希望你在接下来的时间,反复回看本期内容,记住它,并应用它。因为,它能真正的带你正确的走进理解构造做法的大门。

今日练习


再强调一遍,今天我们提到的理论非常重要,下面请你练习练习。

请你判断,下面的构造做法中,这些材料层级中,分别对应“骨肉皮”中的那一层?


下期预告


既然“骨肉皮”是学习构造做法的最好方法论,那么我们就展开对于基层材质的解析,下期,我们来聊聊关于“骨架”的那些事儿。


今天是dop陪你成长的第  

和我们一起,每天5分钟,解决一个设计问题



以下内容需要登录观看

登录
#基层构造#软知识#设计图纸#材料&工艺

本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内容系作者授权发布,末经许可,不得转载

收起
表情
发送

来抢个沙发吧~

游客

游客 开通会员

资料 0 提问 0
笔记 0 回答 0
图文 0 人气 0

最新图文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