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电与建筑防雷 — 电气系统之现场用电

 > 发布于2020-04-13 阅读 11.2k
更多

在现实中,用电不规范、设备故障等

均会引起用电事故

可能引发触电、火灾、爆炸等难以挽回的损失

我们至少要从自身做到规范用电、安全用电

保护好自己的人生安全

 

触电形式

电子的流动是因为有电势差

而人又是导电体

所以人会触电


1、单相触电

指人站在地面或接地导体上

人体触及电器设备带电的任何一相

所引起的触电




2、两相触电

人体的两个部位同时触及

两个不同相序带电体的触电事故




3、跨步电压触电

当电网的一相导线折断碰地

或电气设备绝缘损坏

或接地装置有雷电流通过

就有电流流入大地

如果人的双脚分开站立或者走动

由于两脚之间点位不同

双腿间就有电流通过




安全用电措施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想必大家都知道

是非常可怕的

因此我们要执行安全用电措施来减小隐患


1、电气绝缘

保持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良好


2、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

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


3、安全截流量

如超过安全截流量

导体将过度发热

导致绝缘破坏、短路、发生火灾


4、标志

设置明显、正确和统一的标志

 

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安全用电措施

在工地上施工的时候还要注意


1、供电线路路径的选择应合理

应避开易撞、易碰、易受雨水冲刷

和气体腐蚀的地带

并应避开热力管道、河道

和施工中交通频繁等场所


2、在拉设临时电源时电线均应架空

施工现场内的低压架空线路在人员频繁活动区

或大型机具集中作业区

应采用绝缘线并不得成束架空敷设

不得直接捆绑在电杆、树木、脚手架上

不得拖拉在地面上

埋地敷设时必须穿管

管内不得有接头

其管口应密封



 

像这样就是不对的

电线乱拖在地上

容易被踩坏、被车辗压




3、电箱内电气设备应完整无缺

设有专用漏电保护开关

一只漏电开关控制一只插座

 

所有移动电具,都应在漏电开关保护之中

电线无破损,插头插座应完整

严禁不用插头而用电线直接插入插座内


4、电气设备所用保险丝的额定电流

应与其负荷容量相适应

禁止用其他金属代替保险丝


建筑防雷

除了这些普通用电防护措施

我们还要提防的就是自然雷电

建筑防雷装置主要由接闪器、引下线

和接地装置组成

原理就是把雷电导入地下




1、接闪器

专门用来接受雷击的金属导体

有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

避雷线、避雷器等




2、引下线

连接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宜采用圆钢或扁钢

应沿建筑外墙明敷

并经最短路线接地


3、接地装置

作用是将引下线引下的雷电流

迅速流散到大地土壤中

 

 

最后给大家讲个避雷针发明的故事吧

富兰克林自幼勤奋好学,无奈家境太苦,只上了两年公立小学和一年私立小学之后便停学了。富兰克林17岁时离开波士顿,先后在纽约、费城等地流浪,后来又到了英国,不久又返回北美。

1746年,40岁的富兰克林开始全力投入电学研究。1749年,他进行了一些新的电学实验。在一次实验中,为了增大电容量,他把几个莱顿瓶连接在一起。当时,他的妻子丽达正在一旁观看他的实验。她无意中碰到了莱顿瓶上的金属杆,只见一团电火花一冒,并随之传出一声怪响,丽达受到了电击,应声倒地。幸好当时的电容量不大,丽达躺了一个星期后慢慢好转。

这次使丽达受伤的电击实验给富兰克林很大启示。他联想到人们对雷电的两种不同的观念,决定从理论上探讨雷电的实质。富兰克林通过实验证明正负电荷在短路时发生的火花、响声和打雷时的非常相似,他确信:雷电就是自然界的电。富兰克林弄清了雷电的性质之后,就开始研究控制雷电、避免雷击的办法。当时,荷兰莱顿大学一位叫马森布洛克的教授做过一个试验:在一个玻璃瓶里装上水,用来储存摩擦起电产生的电荷。富兰克林认为,既然莱顿瓶里的电可以引进引出,自然界的电也应该能通过导线从天上引下来。

细心的富兰克林观察到,闪电和电火花都是瞬时发生的,而且光和声都集中在物体的尖端。他由此想到,如果将带尖的金属杆装在屋顶上,再用电线把金属杆和地面相连,不就可以把空中的电引到地下来吗?

1752年6月,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着名的费城风筝试验。这一天,狂风漫卷,阴云密布,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起,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风筝很快就飞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躲进一个建筑物内。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空掠过,富兰克林的手上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意识到自己已经被雷电击中了。随即用一串铜钥匙与风筝线接触,钥匙上立即放射出一串电火花。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顿瓶中。在进行风筝实验后的当年,富兰克林就发明了避雷针。在建筑物的最高处立上一根2米至3米高的金属杆,用金属线使它和地面相连接,等到雷雨天气,雷电便会沿着金属线流向地下,而建筑物就不会遭雷电了。

 

最后,富兰克林镇楼






以下内容需要登录观看

登录
#其他图文#电气

本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内容系作者授权发布,末经许可,不得转载

收起
游客

游客 开通会员

资料 0 提问 0
笔记 0 回答 0
图文 0 人气 0

最新图文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