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机电噪声声学的控制
1.机电设备声学要求
①电力系统及发电机
所有变压器及变光开关架均需要以弹簧及衬垫承托式悬挂处理。与设备连接的导管需要软性连接,可以360 度旋转的柔韧导管连接。
发电机房噪音声压一般在 100 到 110dBA 范围,其强烈低频噪音可以使墙壁,地板还有天花板发生震动,因此除了要对发电机设备本身进行减震及进出风口与排烟消声处理外,还要对发电机房天花、墙面做吸声处理,以减小室内噪声的叠加。
墙面按照STC60吸隔声墙体做法:
天花采用吸声天花:
②风机设备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离心风机风压较大,可达到 500Pa 左右,轴流风机风压较小通常为 100Pa 左右,造成两类风机的噪声频率特性有差异,相比轴流风机,离心风机的低频噪声成分更大,通常消声设备对中高频噪声的处理较好而对低频噪声处理较差,而低频的建筑噪声一直是噪声处理的难点,所有我们在声学初步设计阶段会建议业主尽量选用低频建筑噪声较低的设备。
根据国内项目现有的情况,更多的采用离心式风机,在选择风机时应尽量选择大容量设备,利用离心风机风压大的特点,在低转速运行时就能获得较高的风压和风速且有助于减小设备所产生的噪声。
③机电设备隔振控制与封堵建议
所有机电设备需以软性隔震弹簧及避震橡胶连接建筑结构上,所有设备的设计工作状态下,无论静态或动态平衡时应符合以下震动限制:
空调设备的隔振设计包括设备的基础隔振和管道隔振两部分。
1) 设备基础隔振:基础隔振是将设备配置在弹性基座上实现的,目前设备具有吊装与落地两种安装方式,各自的隔振做法不一,提供如下建议:
a) 吊装减震方式:
吊装方式仅适用于尺寸和重量较小的空调设备,可以采用金属弹簧或其他隔振材料,构造仍为使之压缩变形,因此隔振原理和所有隔振器完全相同,以下为弹性吊杆大样图:
弹簧吊架
b) 落地式空调机组减振方式:
对于落地式的空调机组,建议选用金属弹簧隔振器,安装大样详图如下:
2) 管道隔振:当设备基础做隔振处理后,管道必须作相应的隔振处理,管道隔振是通过在设备与管道间的软连接(即软接管)实现的,通风机与风管的软连接通常采用帆布接口,管道隔振与基础隔振不同之处在于管道隔振后(即采用软接管),只能隔离设备本身的震动传递,而管内介质的振动随介质的流动仍能通过管道传递,因此,管道的隔振效果远不如基础隔振有效,对此,应是所有固定管道和管道穿墙及穿楼板的部位都做隔振的辅助措施,目前管道吊置在楼板上通常采用的隔振构造是隔振吊架,具体大样图如下:
机电管道与线槽穿越墙体的情况,会破坏墙体构造,尽管在天花内部,但天花本身隔声量较低,不能消除墙体缝隙带来的漏声情况,所以要对每一个穿越墙体的情况进行严格的封堵,封堵详情如下所示:
a) 对于管道穿越墙体,建议用套管与隔振垫来封堵管道与墙体的缝隙,再用密封胶密封,大样图如下:
b) 对于线槽穿越墙体,建议用岩棉来封堵与墙体的缝隙,再用水泥砂浆密封,线槽需用弹性吊架吊装,避免振动传递,大样图如下:
2.电梯机房声学建议:
a) 通常情况下电梯机房内的噪声可达到 70dB(A)以上,所以我们建议在电梯机房屋顶内表面做吸声处理即:75mm 轻钢龙骨(内填 50mm 岩棉)+ 穿孔石膏板(穿孔率不低于 18%),墙体采用 STC60 墙体
b) 电梯机房门应采用专业隔声门,隔声量应不低于STC48;
c) 设备及管道的安装应尽量多的采用落地减振安装方式,如有吊装方式必须使用弹性吊杆;
d) 电梯机房内应尽量选用低噪音型号设备,主要噪声源电梯曳引机安装时应作相应隔振处理(一般有电梯厂家提供)。
3.电梯井道背面房间墙体隔声
紧邻电梯井道,背面的房间,墙体需要隔声处理,采用双层墙体隔声,在200mm混凝土墙内部再做一道至少100mm厚墙体,中间留有至少100mm空腔,做法如下:电梯井道 + 200mm混凝土墙+ 100mm以上空腔(内填吸声棉)+100mm以上砌筑墙 或采用:200mm 混凝土墙 + 50mm 龙骨(内填岩棉) + 2x12mm 厚石膏板 + 50mm 龙骨(内填岩棉) +2x12mm 厚石膏板= 348mm
总结
通过3篇声学文章,主要是分享了一个五星级酒店项目的声学设计要求,目的:
1. 对于类似项目起个借鉴作用,有些做法可以参考;
2. 帮助初学者了解声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了解声学对建筑项目涉及到的专业范围;
3. 这篇文章也是本人借鉴专业的声学顾问公司,提供的参考,目前我们建筑施工大多数很难按照规范要求来完成,所以实际的实测数值也不一定能达到,通常在样板间完成后是要进行声学测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