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你问我答 | 设计师的“沟通效率”?去设计院工作还是去地产公司?

 > 发布于2019-07-02 阅读 8.4k
更多



最近收到的问题开始偏向“软知识”这一块了,关于这些在后续我们会专门开设职业前言分析的课程,希望大家可以留意,因为这个话题的“重量”所以作者也是不敢怠慢,都是在咨询总监之后做出的一些回答,当然,也仅代表个人意见,不对之处可以指正。重要的还是设计师对自己的理解对工作的热忱。


今日最佳问题:

@段:在工作中有时候交给助理把画好的图纸描出来,明明所有的尺寸都标的很详细,而且透视的手稿也很漂亮,但是助理画出来的总不是自己的意思,这样一来二去花在沟通上的时间就非常多,想问一下怎么解决和助理,和绘制效果图设计师的沟通“内耗”问题?


关于这一点呢是无论多大型公司都会遇到的问题,关于沟通的问题根本上是解决不了的,只能尽量降低沟通的错误,让沟通慢慢变成我们想要达成的双方都满意的成果。


我的建议是这是双方的事情,作为主案来说,光勾勒一手漂亮的手绘就拿给助理去画是不行的,如果助理理解稍差一些,关于线面的分割,关系,还有收口上的细节处理,手稿有时候很难表达清楚,这是它的局限性。所以我们是这么做的,会主动要求主案在手绘稿的基础上自己再拉一个SU的白模,将空间关系和面的分割,细节表达清楚就可以。其实一个白模十几分钟浪费不了我们多少时间,但是可以极大的方便助理去理解,而且便于把控尺寸。


而关于助理方面我们的建议是在每一次沟通之后,助理可以主动的将自己理解的点和主案再重复对一遍,检查双方理解不同的地方,最后达成共识,然后按照这个去做,也希望双方态度是耐心的,这个是提供沟通效率很重要的一点。关于和效果图设计师沟通其实也差不多,这是我们工作多年的经验,当然也会有更好的方法。


今日好问题

@三三:想问下一结构梁的图和建筑图应该怎么对应啊?就是叠图的时候怎么对上去?还有二层的梁图表示的是二层的顶面梁还是地面梁?


通常的结构图会标注x层顶梁,如果仅标注x层梁,一般就是指这一层的梁,或者可以通过标注的标高来进行复核判断。结构图与建筑图的对应,简单的对应可以通过楼板的标高来复核,标高的数值更加清晰和准确。


今日好问题

@独白:请问,我现在在做家装设计,想通过转施工图深化,学习图纸和驻场深化的经验,然后转工地管理,最后转到做工装设计。这一条路可行得通么?深化和工地管理准备用三年时间就转回来做设计,这样子做会不会太曲折,还是说专心做设计,其它的交给专业的人做,我这样做是想知识更全面一点,打好基础,希望能解答我的困惑。


嗯首先你有这样的想法非常好,说明你是一个比较踏实的人,不会有很多时代的浮躁促使人急功近利。其实从工地管理再到做工装设计这肯定是一条可行的路,工地实践打磨基础再到设计本身没有对错。


我们了解到你现在是做家装设计,并且想从工地开始学习,所以我们希望你清楚家装工地和工装工地的不同,因为本身家装工地里面所运用的到的工法也好,材料也好是有一定局限的,现场需要掌握的知识肯定没有工装多而且复杂,在项目管理的流程上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你最后的目标是转型做工装设计师,并且已经确定,前期积淀的工地基础建议还是以工装项目为主,至于这个过程中是否曲折我们也难以论断,关于选择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只能在个中行业帮你分析这些,上述所有的都是一些意见,关键还是看你自己,也希望你可以遇到更好的老师帮你解答。


今日好问题

@白日梦:你好,作为后期深化设计师师在设计公司或者设计院做深化好呢?还是在施工单位做驻场深化设计师好,以后想去地产公司做甲方,有 职业困惑了。


这个问题还是自己的抉择问题,我们同样也无法帮你指一条非常明朗的路,只能帮你分析个中公司的大概。


首先在甲方从事深化设计师,也就是在地产公司做深化设计,那么你需要在交际层面和圈子层面花一些时间,侧重点在深化技术层面的事情会少一些,另外比较重要的是在地产公司跟对“老大”很多程度也决定了你后面职业成长速度。


如果你在施工单位做驻场设计,那么你首先以画图并且解决工地现场问题为主,因为施工方的要求就是需要你解决问题,所以在施工方的圈子中给你的学习空间会相对较小,需要你自己强烈自律能够不断学习成长。


如果你在设计院工作,那么对于项目的流程是比较讲究的,所以在这方面会成长很快。反之设计院的信息更新较慢,相对固话。但是如果你需要一个跳板,去设计院镀金可以作为一个选择。


在设计公司做深化设计,需要区分以纯设计和以技术专长的设计公司,因为在设计公司对施工的品质,工艺要求肯定是比较强,如果你对创意有自我要求,那么你在设计公司接触的案子包括接触的设计的“面”会广一些。


上述所有的公司类型如何去选择肯定是一把双刃剑的关系,需要你清楚自己未来方向的侧重点。


最近由于后台留言消息有些多了,所以有时候大家的消息可能在第二天,第三天得到回复喔,请耐心的等待,有时候看看别人的困惑,和一些回答,或许我们也能从中找到答案。


好了,第5期的“你问我答”就到这里结束啦。如果爱学习的你觉得还不错,可以转发让更多的设计师朋友看到喔,我们想做的事情也很简单,希望设计界可以更多关注年轻设计师的声音,关注未来一届设计师的成长,所以感谢你们的支持。


“你问我答”第5期就结束了,我们明天见。



END


以下内容需要登录观看

登录
#职业规划#设计通识#软知识

本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内容系作者授权发布,末经许可,不得转载

收起
游客

游客 开通会员

资料 0 提问 0
笔记 0 回答 0
图文 0 人气 0

最新图文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