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回到《dop设计实战指南》 这里是【周五问答板块】 这是我们陪你度过的第26周 回顾本周 本周,延续上周讲到的暖通板块,着重刻画了地暖系统的重点知识,从地暖的识图,设计要点,地暖的构造做法,工艺流程最后到质量通病的预防,对供暖系统也形成了一个系统性的学习。 至此,实战指南的暖通板块已经更新完毕,成为继建筑结构知识之后,第二个装饰之外板块的完结篇章;相较于“通风部分”,这周更新的“供暖部分”活跃度,积极性都要显得低沉一些,这可能是和目前小伙伴们的职位及阅历有关,就像在留言区,小伙伴@David的感受一样: “基本上每期机电知识我都会看,其实这些看似不是室内设计专业内知识,一到实际工作中非常管用,会让甲方施工方高看你一眼,能充分说明设计师“水深水浅”。尤其是工作年限长了,要多学习设计之外的知识。” 是的,这些可能在你目前看来与你的设计工作,毫无关系的知识,可能在你有一定的经验和责任能力管理一个设计项目时,它们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其实只要工作了3年后,很多装饰专业技术上的问题,都已经不是区分管理者和执行者的条件了,而软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与应用,才是新人和老鸟的分水岭。 所以,我还是建议你务必耐心和积极的去学习这些相关专业上的基础知识,为未来打好基础。 同时,经过这么久的陪伴与学习,我们不断发现 好了,扯远了,回顾本周,我们主要为你解决了下列设计问题: 1、读识地暖图有什么用?地暖图应该怎么读识? 2、审核图纸时,有没有一个合适的审核工具? 3、地暖的构造那么复杂,应该怎么理解? 4、如何轻松理解地暖的构造做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5、两种地暖做法对比,你应该怎么选择? 6、湿式铺贴和干式铺贴的标准流程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共通之处? 7、在工艺流程中,做为设计师,我们应该把控那些要点? 8、不同空间的现场施工实景是怎么样的?对我们有借鉴意义吗? 9、地暖系统深化和落地过程中,最常碰到的6个问题是什么? 10、毛细管空调系统都有哪些特点,会用在哪儿; …… dop小贴士 每一周的《dop设计实战指南》的知识点含金量比较高,密度比较大,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消化,所以,建议你把我们为你梳理的导图保存在云笔记里,当做核查清单,方便你下次碰到类似情况随时调用,运用外部大脑,甩开你身边的小伙伴。 留言1 杨yi: 地暖总的分水器边上应该预留插座的吧! dop设计: 这个问题提的好,很多小伙伴应该都有这个疑惑,分水器周边是否需要预留插座,是取决于分水器的类型,若是手动的分水器阀门,就不需要预留插座,而电动的就需要预留插座。和马桶一个道理。 但是,我们接触到的绝大多数项目中,还是以手动调节的阀门为主;但是,保险起见,在确定电气点位时,建议还是与相关负责人确认分水器的样式选择。 当然,如果你的分水器旁边有其他用电设备,就另当别论了。 留言2 安夏: 我在谷歌上看到有不一样的伸缩缝做法,可以避免明显地面分割显得工整;可以在后期补充这个点吗?谷歌回答也不是很清楚。 dop设计: 我不懂地暖的伸缩缝怎么留,是挤塑板铺设的时候留缝还是地暖铺设的时候四周留有间距?还是怎么样? 首先,你们要弄清楚为什么要设置伸缩缝,它的目的是什么; 在我看来,伸缩缝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水泥砂浆层因为环境的热胀冷缩而出现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所以,一般预留伸缩缝时,会有两个地方,一是墙面与地面的交接处,二是地暖的占地面积较大时,需要伸缩缝分割地暖回填层。 如上图,铺设地暖前,必须在四周用保温带做伸缩缝,其一是避免墙面与地暖的交接处温度流失,其二也是起到一定的作用。 湿式地暖构造做法↑ 至于伸缩缝怎么留,留在哪儿,上面的这张节点图已经表示的很清楚了。在做完挤塑板保温层后,在回填水泥砂浆前,就需要把伸缩缝做完,之后回填。 当然,有很多项目中,会像上图一样,为了地面分割的美观性,只在回填层预留伸缩缝,而通过饰面层把它给盖起来;因为伸缩缝主要的目的是防止水泥砂浆回填层的收缩和热胀冷缩,所以,这样做是可取的。 不知道这种方式是不是@安夏提到的另一种样式的地暖伸缩缝的设置方式; 因为,在我接触到的所有项目中,几乎都是采用这两种方式来处理地暖的伸缩缝的。 不过,如果你是在谷歌上看到的其他类型的做法,那很可能是新的做法,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大面积采用。我到时候去研究研究,如果有必要,再回来补充。 留言3 陈柏达: 铺地暖和水电线管会有冲突? dop设计: 这是个好问题,首先,我们个人认为,严格意义上来讲,在地暖层里面不管是铺设电管还是水管,都是不可取的。 因为,地暖的温度对电管和水管都有影响,这是能够想象到的。 所以,我接触到的大多数项目,都是在铺设地暖的空间里面,把所有的强弱电,给排水管都往顶上走,这样一来,就避免了管线与地暖的冲突。 当然,正常情况下,我们接触到的项目,管线也都是往顶上走的。 但是,也有一些项目,会把水电管线埋于地暖层内,通过纵向的关系,来与地暖层错开,进而避开直接冲突的情况发生。 不过,我个人还是不建议这样做,毕竟地暖的温度很可能改变水电管线内部的温度,水管温度改变了到还好,若是因为地暖的原因,造成电线管道内的温度升高,最终烧断导线的情况发生,也不是绝无可能。 留言4 苏打水 : 我见的很多地暖阀都是放在入户门门的位置,很多情况下会影响鞋柜的放置。后期装修确实很无奈。 dop设计: 对的,所以我才一直强调,dop地暖图纸核查清单,咱们一定要找好分水器的位置,不然后期会留下设计隐患。 虽然造成的设计隐患不至于出现安全事故,但是,影响美观,影响其他功能使用,甚至经常触碰导致漏水等情况发生的话,确认挺烦人的; 所以,我在这里在强调一遍,不管有没有专业的地暖供应商配合,你都应该清楚,分水器的位置,应该尽量隐蔽,同时,尽量避开与装饰造型,使用功能区域等等构造的冲突。 留言5 Hoking: 湿式地暖通过挤塑板,反射膜,塑料管卡将水暖管卡在挤塑板上,再水泥砂浆找平,再进行的地面饰面的连接,干式地暖则是通过模块化的铺设将管道嵌进已经预制好管槽的模块化保温板内,从这个角度上看,干式地暖所占用的层高更少,足足少了一个管径的厚度; 但从结构的稳定性而言其实是湿式铺贴的稳定性更高,而且就效果而言,也是因为湿式铺贴有一定厚度水泥砂浆温度储存,所以地暖效果也会更好一些。 捌: 湿式的地暖铺设方法终究过于浪费住宅空间,干式却又安装成本高,相信会随着地暖的越加普及使安装成本降低,省时省力。 dop设计: @Hoking提到的干式地暖和湿式地暖的构造做法是有地暖效果好坏的区别,其实,不管是采用什么做法,都是有优劣区别的; 但是,我们感觉干式和湿式最大的区别倒不是因为地暖效果,而是你们讲到的对于完成面的浪费和造价成本,以及适用场景。所以,算是对你们的说法做一个补充吧。 留言6 灼灼其华 : 家装项目里很多地暖公司不做淋浴间的地暖,怕防水做不好,请问淋浴间的防水应该怎么样的工序,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David: 一般淋浴房不会做地暖,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热胀冷缩会破坏防水层 醉卧小楼风水雪: 关于防水的工序,你可以从以下这几点可以考虑: 1、没有地暖的淋浴间地面标准工序: 界面剂一道 → 水泥倒浆处理 → 防水层(1800mm高) → 保护层(水泥倒浆处理) → 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 粘贴饰面层 2、若必须要在淋浴间做水暖的话,可以考虑这样做: 界面剂一道→水泥倒浆处理→防水层→保护层(水泥倒浆处理)→保温层→回填层→粘接层→饰面层,这样一来,完成面共计约80mm。 dop设计: 最后,在两位小伙伴回答的基础上,补充两点: 1、地暖层下做防水的标准节点构造如上所示; 2、淋浴间区域做地暖确实很少见;但是,如果你一定要做的话,就和常规的做法一致,只是防水层做到1800mm即可; 如果还不放心,则可以在原结构做完闭水实验后,在原结构层做一层防水卷材,之后再卷材上做回填,之后再做一层防水涂料,最后在做保护层,按照正常的工艺施工。这样最保险。 本周展示墙 自从问答系统和打卡系统设立以来,半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已经养成每日打卡的习惯,这也让我们更加有动力把问答系统做下去了。 下面的板块是表扬与展示这周以来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以及认真记录的同学,希望大家像他们学习,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咱们的问答板块。 下面是本周积极主动的小伙伴, 向他们看齐 每天逛完打卡区感受都是: “别人比你优秀不可怕,可怕的是别人还比你努力!” 你用心感受下: 东晓二维码 ↑ 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困惑或者疑问,欢迎随时联系我,共同精进自己,分享他人。 dop祝你假期愉快 和我们一起,每天5分钟,解决一个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