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地暖# 核查清单# 新材料#
导读
本期内容是暖通板块的最后一讲,是对地暖系统大的概念和一些重要的知识补充与复习,同时为你介绍一种新型的空调类别,主要为你解决下列问题:
1、在制图过程中,有关地暖系统深化设计师最常提的3个问题;
2、在落地安装中,有关地暖系统深化设计师最常提的6个问题;
3、浅谈毛细管空调系统的特点。
地暖系统最常见的设计问题清单
有关设计制图的问题:
1、大空间铺设地暖,管道排布的原则是什么?
地暖面积过大的示意图↑
1.1、之前提到过,当铺设地暖的面积过大时,应在地暖之间设置保温分隔条来避免找平层因热胀冷缩而发生质量问题;
Ps:面积过大的定义:当空间面积>40㎡、长度超过8m、或地暖管道长度超过120m时,应该在地暖的找平层与回填层设置10~15mm左右的伸缩缝。
2、水暖的分水器设置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
2.1、对住宅装修而言,因为回路不多,涉及到的分水器大小不大,而且又要考虑安装位置防水的功能,所以,分水器的位置放在厨房或者卫生间比较合适。
2.2、对于公共场所而言,因为涉及到的供暖区域大,很难用一个分水器解决全部回路的供应,所以会存在一个空间有多个分水器的情况;
遇到这种情况,应该考虑设置位置的隐蔽性和检修问题,能放在设备间或者工作人员的房间是最优选择,如果不行,则应该设置在人们的视线和动线范围外,并应该尽量放在墙面完成面以内,达到隐蔽的目的。
2.3、同时,检查图纸时,因严格按照“dop地暖图纸审核清单”来进行一一核查,方能最大限度的确保图纸的错误发生。
3、地暖地面完成面的厚度多少合适?
采用湿式做法时,地暖的厚度不宜<80mm、采用干式做法时,地暖厚度不宜<40mm;
当然,如果采用电暖所需要的完成面会更少,几乎可以把地暖层的厚度忽略不计。
这个知识点,绝对对你以后很有用,希望设计师一定要记住,哪怕是死记硬背
关于设计落地的问题:
1、地暖的回填层是越厚越好吗?
当然不是,抛开回填层过厚会使得地面施工时造成开裂等现象不说;单从热能传递来说,若回填层过厚,会造成饰面材料升温缓慢;而回填层过薄,又会造成不能完全覆盖供热管道的情况。
所以,一般室内的地暖构造中,回填层应在30~40mm较为合适
2、在室内空间中,那些场合适合安装地暖?
如果业主的经济条件允许,以及的确有铺设地暖的需要时,其实在人们常活动的室内空间都可以设置地暖,特别是像浴场、游泳池等会光脚接触地面的场合,更加应该设置。
3、地暖上铺木地板需要打钉,怎么办?
3.1、从现场落地的角度来看,地暖安装时要避免现场工种交叉作业,同时,地暖层做完后要及时回填地面,并做好成品保护,不要随意往地上打孔打眼。
3.2、若需要在地暖层上铺设实木地板等需要与地面进行打钉固定的饰面材料时,为了避免安装时打到地暖管,所以,有2种解决方案:
一、在地暖回填之前,拍照留底,并根据现场尺寸绘制好地暖排布图,方便后期木地板施工时,根据图纸弹线定位。
当然,这种方式相当麻烦,而且很容易出现问题。
二、采用干式做法来做地暖,做法如下,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避免安装实木地板等饰面会破坏地暖管道的诟病。
地暖层上铺设实木地板的做法↑
4、下图是住宅中最常见的分水器设置情况,你认为合理吗?
住宅空间的分水器点位布置↑
严格意义上来说,下面这几项的地暖管道设置是极其不合理的,像图中这样做,后期必然会留下各种各样的质量隐患:
4.1、供热管道没有加保温套;
4.2、与地面相邻的弯管处没有加套柔性保护套,且管道接入分水器的形式不对,应该竖直连接。
4.3、输热管道与分水器的连接处,直接用断开了,并用热熔的形式连接,这样处理会导致后期存在漏水的隐患。建议管道必须一整根,中间不允许有任何接头,熔接只是后期出现漏水万不得已才采取的补救措施。
5、地面构造中的保温层,应该选择什么保温材料?
1、地暖的保温材料一般是发泡水泥板、聚苯板(EPS)、挤塑板(XPS),市场上以XPS为主,EPS板材几乎已经没人用了。
2、挤塑板(XPS)导热系数小,吸水率极低抗压能力好,是目前市面上的主流保温材料板材。
3、若只考虑做地面防潮处理,则在隔离层和防潮层方面,通常会选用珍珠棉(EPE)或者防潮剂来做为防潮层用材。
6、地暖管道的规格尺度应该怎么选择,需注意什么?
地暖管道的材料规格尺度,是专业供应商或暖通设计师应该关心的问题,做为室内设计师,我们做为拓展知识了解即可。
这里只需记住一点,连接在同一分、集水器上的各环路地暖管道的长度宜尽量接近(相差不超过15%)。如果每路管长差别过大,会照成局部过热或不热;且需要注意,一路地暖管道的长度不宜超过120m。
至于具体地暖管道用多大的直径,是根据空间面积大小和供暖需求而定,正常情况下,管径在16~25mm之间,以20mm为最常用管径。
毛细管系统浅谈:
实战指南的暖通板块差不多在这儿就已经结束了,在整个暖通系统里面,我们重点介绍了目前和室内设计师密切相关的主流空调和供暖的形式,这些都是行业内最常用的知识,现在我把它梳理成体系给到你,希望能够帮你构建和完善属于你的暖通知识体系。
接下来,我们再花点时间,来看看近两年来,在高端住宅项目中,名声大噪的“毛细管空调技术”,稍微来了解下未来高端定制项目的新型空调解决方案;
毛细管是什么?
“毛细管”的概念是来源于仿生学;我们都知道,所有的恒温动物都有一层富含毛细血管的表皮,人类也是一样。
这层毛细血管帮助我们调节体内的温度,在外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让我们的体温控制在36℃,从而使我们体内的器官不受外部环境温度影响。
毛细管示意图↑
有了这层毛细管后,当周围温度高:皮肤表面血管扩张,血流增加,皮肤散热。当周围温度低:皮肤表面血管收缩,血流降低,防止体温散失。
基于这个原理,率先在德国,人们把毛细管的原理用在了空间中,效果和人体的毛细管一样,也能起到调节空间内气温的作用。根据实验室数据:
在冬季,供水水温只需30℃-35℃即能达到室温20℃±2℃;
在夏季,辅以置换新风的除湿系统,供水水温只需18℃即能达到室温26℃±2℃。
因此,为了区别于传统工况的空调系统,特命名为“毛细管热泵空调系统”。
毛细管空调怎么实现?
毛细管材料↑
1、毛细管空调系统是通过网栅模拟人体的毛细血管机制,最终来实现调节空间温度的目的的空调系统。
所以,它的供暖管道主要是通过直径为4.3X0.8 mm或3.4x0.55mm的毛细管构成一块又一块的网栅,网栅长宽可定制。最大宽度1米(1000mm),长度定制范围为1米-6米(1000-6000mm )。其材质可以是PP-R 或PERT塑料。
2、毛细管的安装方式和我们之前讲到的地暖构造做法原理大同小异,但是这种空调系统,是在整个空间全方位的覆盖,真正的像“空间的皮肤”一样附着在整个空间的六个面上,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使用毛细管的地暖层,是直接附着在构造基面上,然后直接在其上按照正常的工艺做覆盖层,饰面层即可。
当然,以上看到的是毛细管的湿式做法,它也有干式做法,但是,干式做法主要是让毛细管和对应的板材相互结合,而不用使用在表面做砂浆封闭;
毛细管的局限性:
虽然上面我们讲到了毛细管的种种好处,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它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这些地方
1、毛细管会带来大量湿负荷,湿负荷需要新风机来带走,所以,在装了毛细管的场合,必须加大新风机组除湿能力;
2、由于毛细管管径很细,对系统的水质要求很高,不然必然发生堵塞;
3、工艺比较超前,对设计与施工配合有很高的要求,不然及其容易做砸;
4、对墙面的保温和气密性要求非常高。
今日得到
好了,今天的正文内容就到这里,稍微总结一下;
本期内容是整个暖通板块的最后一篇,我站在设计制图和现场落地两个角度,精选了设计师最常问我的9个问题,以问答的形式对整个板块的知识进行了一些补充,
同时,还简单的介绍一种目前国内外都很火爆的毛细管空调系统,在了解它优点的同时,也要掌握它的局限性;希望你在以后的项目中能够灵活运用我们为你搭建好的暖通相关知识。同时,尽快构建起属于你的暖通知识体系。
一张图回顾全文:
今日练习
暖通系统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花了13期的内容,系统的讲到了设计师需要了解的暖通知识,平时在留言区一直看到有小伙伴在不停的询问关于机电与建筑的知识,但是,从阅读量来说,大大的低于我们的预估值,几乎比之前板块的均值还低了15%左右的学习人数。
从这个现象也能说明一个问题,“大多数设计师,都是不愿意花时间了解本专业之外的知识,哪怕这些知识确确实实影响到了室内设计的落地性。”
请问,针对这样的现象,怎么看?
欢迎在本文留言区写下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交流探讨下咱们行业的年轻人面对学习时的一些现状,可好?
PS:不是在打卡区写答案和提问,是在本文留言区,打卡区是写你的感受和得到的交流区。
下期预告
下期是我们的问答板块,如果实战指南过往的文章中,你有疑惑或者不解,欢迎在本文留言区提出来,咱们下期见。
最后,请你帮东晓个忙,把今天的内容推送到你的朋友圈或者设计群,让更多的小伙伴了解到《dop设计实战指南》,感谢有你。
和我们一起,每天5分钟,解决一个设计问题
- 今天是dop陪你成长的第206天
和我们一起,每天5分钟,解决一个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