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赵黎城 远洋设计汇
由dop编辑重新编排
——引言
地下室渗漏是建筑使用过程中一个较普遍的问题,如果在地下室设计和施工阶段没有处理好地下室的防水问题仅靠使用阶段的堵漏措施往往事倍而功半,也不能彻底解决,本文从结构设计的角度,阐述地下室渗漏的系列原解决问题的建议,希望在设计阶段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一、地下室渗漏的原因和建议
地下室的防水设计主要有两道防线:
(1) 钢筋混凝土地下室自身的刚性防水
(2)地下室室内或室外的建筑防水层。
从防水设计总体概念上,地下室设计已经做到了多道防线,但大部分已建成地下室仍有渗漏问题,主要还是设计、施工的局部细节没有处理好,导致防水系统千疮百孔。下面将从对防水有重大影响的设计、施工细节分析,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1. 不合理的抗浮设计水位引起的渗漏
抗浮设计水位低于实际地下水位将不能保证地下室的安全且会发生渗漏,后期也很难通过堵漏措施来弥补。某工程在地勘报告结论中,不考虑地下水对拟建工程的影响,而实际地下水位在丰水期远高于地下室底板,最终在工程接近封顶时水压力导致地下室底板开裂,墙面渗水,后期采用地下室底板加固、建筑物四周增设止水帷幕、设置永久降水井、增加内防水、架空层等一系列措施,才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经济损失和后期维护成本较高。
2. 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渗漏
过大的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地下室外墙、底板开裂,并引起渗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依据拟建场地的地质情况、建筑方案等条件,选用合理的基础形式、沉降后浇带等措施,控制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避免因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地下室开裂和防水层的破坏,引起地下室渗漏。
3. 后浇带位置的渗漏
(1)后浇带的布置:后浇带位置是地下室渗漏的常见部位。因此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后浇带的布置和长度,建议按规范最大间距并按直线设置,避免过多的折线,降低施工难度,提升后浇带处的施工质量。
附图3 后浇带折线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