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举一反三的理解所有装饰玻璃的现场问题? - 装饰玻璃09

 > 发布于2019-06-15 阅读 1.6k
更多

关键词:质量通病#  思考方式#  规范数据


导读


接着上周的内容,系统的跟你聊聊室内设计师应该知道的装饰玻璃知识,延续我们主题学习的思路,在装饰玻璃板块,我将带你深度解剖关于设计师应该了解的装饰玻璃的最少必要知识。

  

常见材料,材料属性,设计通病,构造做法,质量通病,收边收口,材料下单、施工现场以及设计核查清单等几大方向,多维度的为你构建起一个能够帮你解决实际问题的「玻璃体系」。

 

本期是装饰玻璃板块的第9讲,我们将一起解决下列问题;

 

1、如何使用思维模型去解决设计问题?

2、应该如何理解装饰玻璃的质量通病?

3、装饰玻璃常见的质量通病都有哪些?

「功夫菜」模型的应用


我一直在《dop设计实战指南》强调系统学习和通关思维框架去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通过上期玻璃收口的问题,我想已经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不知道你是否养成了这种系统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按照《dop设计实战指南》的惯例,再讲完了相关构造做法和节点图集后,我们会系统的通过思维模型来分析和记忆该类材料质量通病的那些事儿。


就跟提到材料收口节点,你要条件反射的想到“收边收口”的模型一样;我希望提到“质量通病”或者“质量把控”这几个词时,你能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我提出来的“功夫菜”这个思维模型。


何为“功夫菜”?




功夫菜是我在《dop设计实战指南》第68讲中,提出来的一个分析与解决任何装饰质量问题都适用的思维模型;大意是指:


抛开不可抗力的因素(地震海啸,建筑沉降,结构损坏等),从最终设计效果而定的材料,施工,外界因素,这三个人为可控的维度来分析并解决任何装饰项目中的质量问题,做到知己知彼,防患于未然。


这个思维模型是始终贯穿整个《dop设计实战指南》中为数不多的重要概念之一,希望你能记住并熟练的使用它来解决自己工作中面对的质量通病问题。做到去项目现场,可以靠实力征服相关配合单位和傲娇的工人师傅。

本期内容,就请你带上这幅“功夫菜”这幅眼镜,咱们来解码一下关于室内空间中装饰玻璃的应用场景中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以及预防措施都有哪些。

系统思考玻璃的质量通病


Ps:

1、因为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装饰玻璃都是采用钢化玻璃为基础来进行二次加工制作而成的深度加工玻璃,所以下面提到的质量通病与防范内容是建立在钢化玻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讨。


2、咱们抛开因为厚度及规格不按规范选择而造成的质量问题不谈(规范详见【第163讲】),先假定出现质量问题的装饰玻璃都是根据规范要求的厚度和规格来执行的。


从设计落地的角度来看装饰玻璃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为4个方面: 


波光反射、崩边崩角、整体破碎、收不了口 


从设计角度来说主要体现为: 


“设计师搞不定业主被业主随意改方案都可视作设计质量问题。”


.........




SO,下面主要通过“功夫菜”模型,从设计落地的角度简要阐述装饰玻璃常见的质量问题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及解决。



一、材料自身问题


1、自身刚度不够。 

玻璃自身刚度不够,导致一碰就碎……

呵呵,这个没办法,自身不硬气,谁不欺负你。



2、成品玻璃平整度不够,材料自身产生波光现象。 

玻璃表面发生波光现象↑


任何饰面材料在设计无要求情况下,表面都应该是平整垂直的,不然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种问题在装饰玻璃的身上则体现为“波光现象”,或者叫波浪形反射。


当然,波光现象与后期安装师傅的定位放样,调平检测的水平息息相关,但是如果材料自身都不平整,那就算鲁班来了也没辙。因此,大面积使用玻璃饰面时,要想从根源上避免玻璃波光现象的产生,就是严格把控材料的质量,能用厚的玻璃不要用薄的,因为在能满足功能条件的情况下,玻璃越厚,平整度越好,出现的质量问题也越少

3、边角不顺直,凹凸不平。 

装饰玻璃边缘加工不好,凹凸不平,磕磕巴巴,在后期热胀冷缩产生的内应力必然从凹口处开始进行破坏,导致玻璃开裂。 与破窗效应同理,没有切入点,内应力也找不到地方袭击玻璃,只能乖乖在家自己玩。



4、成品玻璃效果不理想。

之前介绍玻璃材料时,就有提到,钢化玻璃穿上不同的马甲(处理方式)后,有不同的名称,而不同的马甲在加工时有不同的质量诟病,下面主要讨论时下用的最多的钢化平板、底漆玻璃和夹丝玻璃的自身问题。


a、钢化平板玻璃加工不到位时常表现为:表面有气泡、刮痕、边角不顺直等等。

b、底漆玻璃加工不到位时常表现为:底漆不饱满、不均匀、有色差、存在色斑、容易掉漆等等。

c、夹丝玻璃加工不到位时常表现为:原片玻璃有刮痕、气泡、所夹材料不饱满、不密实、中部存在大量气泡等等。



二、安装工艺问题

在多年之前,年轻的东晓时常听到项目经理说着这样的一个名言警句:


好材料+好师傅=设计师的福音!!!

好材料+孬师傅=设计师的噩梦!!!

孬材料+好师傅=工程师的噩梦!!!

孬材料+孬师傅=建设方的噩梦!!!


那时候我还不太懂这句话的内涵,但是现在.........


别的不说,就拿装饰玻璃来说,一般在落地安装过程中,下面这些质量问题完全是因为在你完成设计作品的路上有一个猪队友而造成的设计缺陷。


重点是,几乎在国内的每个项目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这些问题;下面从施工工艺角度浅谈一下装饰玻璃的常见诟病。做为室内设计师,我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玻璃崩边崩角、整体破碎:

如上图所示的情况,在安装过程中,并不少见,其常见的原因有


a、未设置软连接(缓冲层):

你说那么贵的一块玻璃,不给人家配一个舒适的橡胶垫或者泡沫条啥的,非要让它和其他坏人硬碰硬,这不就直接罢工了吗? 



b、软连接(缓冲层)设置不到位:

既然都要给别人做软连接了,为啥不一次到位,搞不好玻璃大爷一开心,就轻松熬过了保修期呢。一般软连接做的不到位的主要是:缓冲用的垫子过薄,规格不合,材料以次充好。  



c、未预留伸缩缝:

凹槽打胶的形式中,槽口需大于玻璃↑


玻璃大爷高高兴兴的买了个豪宅,结果150平的空间,给装修做成了50平米,它能高兴吗?一激动就心脏病发作罢工了。 


在通常情况下,用于玻璃安装的凹槽内部空间,都要比玻璃厚度大,然后打胶固定,不然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必然导致开裂甚至玻璃自爆。 

未预留伸缩缝导致玻璃涨裂↑


d、基层不平整或未清理干净:


若是采用胶粘或者凹槽打胶的形式来安装玻璃,对基层平整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玻璃贴不紧,且玻璃边缘有磕碰,墙面因震动而导致玻璃轻微位移,若与硬物相接,必然造成硬碰硬的局面,最终导致玻璃开裂。


这个原因也是多数小块玻璃开裂的最根本原因所在,比如车边镜等小块玻璃拼接的墙面。  


e,现场切割不到位、切割孔洞存隐患: 


首先明确一点,钢化玻璃是绝对不能开口的,任何口子都不行,一切就碎。想开口,只能钢化前做好,然后钢化处理。这个在【第157将】中已经提到过了。

这里再补充一点,若要在装饰玻璃面上开孔,建议只开圆孔,禁止开其他类型的孔洞,至于为啥,想想飞机的窗户为啥是长那个样的就明白了。



2、下单失误造成无法安装:


a、可能对于大多数只坐办公室,不参与现场跟进的设计师来说,对于材料下单相对陌生,但殊不知,在玻璃、金属这类材料的质量问题中,有极大一部分成因都是因为现场管理人员或驻场设计师在材料排版和下单时的失误而造成的。


b、由于前期排版不精准或未经过现场实地复核,非常容易造成材料与现场对不上的情况出现,引发玻璃安装不上,无法收口,甚至与其他材料冲突等情况。而且钢化玻璃这种材料是不能二次加工的,只要尺度稍微大一点点,那么一块刚到厂的玻璃就直接变废品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分享一个亲身经历:我的项目经理曾告诉我,它之前参与一个政治任务和设计项目的抢工时,因为一块巨大的曲面玻璃下单多出2cm左右,导致无法安装,最终整块玻璃直接报废,价值10万~


所以若你参与现场的下单或者订货,那么在面对玻璃这种材料下单时,“宁愿短个1cm也不要长1cm” 。血的教训~


c、当然,上面这样的例子可能有些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不过也不用太过于担心,除非是整块定制的情况,否则,在多数情况下,下单失误造成最多的问题还是玻璃与玻璃,玻璃与其他材质的收口问题。如:

银镜下单失误,露出基层木板,且过程中切割导致爆边。

后期补胶收口,勉强解决基层露出问题↑



3、玻璃缝隙不一、不密实、安装不平整:


这种原因导致的质量问题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最难控制的,其主要体现为:


a、安装不平整造成整体饰面层形成波光反射,本来设计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结果给搞成了惊涛怪浪。


b、玻璃饰面或者隔断收口之间的缝隙大小不一,存在八字脚,大小头,只可远观不可近看。


c、玻璃收口补胶时,接口不均匀,涂抹不到位,造成整体观感较差,缝隙大小不一。


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找到靠谱的施工合作方。



4、玻璃与基层固定不牢:


采用凹槽打胶或者胶粘的装饰玻璃固定不牢固,经常出现只用胶粘剂固定,未留槽口,或者预留槽口过浅,是极易留下玻璃隔断倒塌的隐患。之所以这样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无非是


a、现场工人偷工减料,忽悠业主,得过且过。

b、设计方或技术人员不懂现场,胡乱指挥。 


还是以最具代表性的凹槽打胶的方式为例,虽然玻璃隔断(隔板)的高度,面积,厚度,样式等等都影响了安装方式的选择,但是,通常情况下采用凹槽打胶的安装方式时,其根据不同场景安装深度至少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承受水平推力的玻璃栏杆↑


c、玻璃栏河栏杆(受水平推力的玻璃栏杆)插入地面深度应不小于露出地面的栏杆高度的1/3,且不小于150mm。如果有可能,最好以插入地面300mm为宜。

不承受水平推力的玻璃栏杆↑


d、幕墙式栏杆插入地面深度应不小于100mm。

e、纯玻璃隔断墙,3米以内高度,上下凹槽深度均宜大于50mm为宜。


5、玻璃收口不密实,有缝隙


这种情况尤其是在墙面采用背漆玻璃的时最为多见,其密拼不密实,导致基层板露出底色,影响观感,如下图所示。

这种情况在项目中及其多见,不论是采用干挂还是胶粘的做法都会因为收口缝隙处会有留缝而造成观感较差的现象发生。面对这种情况时,解决方案也非常简单,只需要在节点图纸上将玻璃的密缝收口更改为下面两种方式,并在技术交底时将该区域作为重点区域交接给施工方即可。

两种避免玻璃缝隙不密实的收口方案↑

改善节点后的完工效果↑



三、环境因素问题


除去以上提到的两方面原因外,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到装饰玻璃的选样和质量。但由于篇幅原因,这里关于设计影响玻璃选样的话题就不展开讨论。  

玻璃现场堆放↑


由“功夫菜”模型可知,成品保护、施工现场及施工环境都会影响到工程安装的质量,所以对于玻璃这种易碎品而言,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成品保护,避免后期现场现场施工的磕磕碰碰。同时也应该注意成品玻璃运输及堆放的保护,不然一切百搭。

今日得到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本期内容很重要,除了是对玻璃常见的质量通病进行了系统梳理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 “通过思维模型和深度思考去理解玻璃出现质量问题的本质,并从本质出发,举一反三的去解决更多同类型的问题” 这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


希望你在消化干货知识的同时,也去留意我分享的一些学习方法,或许这些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将会改变你的一生。


最后,通过一张图来回顾本文:

image030.jpg


东晓,不交个朋友吗?


和我们一起,每天5分钟,解决一个设计问题

今天是dop陪你成长的第125

和我们一起,每天5分钟,解决一个设计问题





以下内容需要登录观看

登录
#设计规范#材料学院#法律法规#质量通病#玻璃#材料&工艺

本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内容系作者授权发布,末经许可,不得转载

收起
游客

游客 开通会员

资料 0 提问 0
笔记 0 回答 0
图文 0 人气 0

最新图文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