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必须知道的电气知识,你了解多少?

 > 修改于2023-07-06 阅读 1.5k
更多

dop设计(ID:dopdesign)原创

作者丨dop设计

编辑丨行之


电气知识应该是设计师又爱又恨的专业领域了,爱的是与电气知识是其他专业的相关责任,恨的是我们的方案处处受限,不得不被动更改设计。


因此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为设计师应该了解的电气系统知识有哪些,我们先从最最基础的开始:


1、一次机电、二次机电是什么?

2、与电气相关专业设计师合作的流程是什么样的?

3、关于电气系统的基本术语,你都知道吗?

PS:本期内容对于新人来说可能理解难度较大,建议抽整块时间学习。



01一次机电、二次机电是什么?


1、一次机电设计与二次机电设计有什么区别?

做为室内设计师,对于电气知识,不论是家装还是工装设计,咱们最常打交道的几乎都是电气系统中最末端的设备


比如:配电箱,灯具,开关插座面板等等;这些末端设备点位,在专业领域被称为二次机电点位,而关于这些末端设备点位的供配电设计,就被称为「二次机电设计」


既然有“二次”,那么则证明必然有“一次”,所以,什么又叫一次机电设计呢?


咱们来看两张图:

一二次机电的界面划分图↑


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大概看出来,咱们整个建筑被抽象的分为了3大部分,而现实生活中的电力是通过下列路径最终被用于室内空间中的:


你看,经过这么一长串的过程,最终到了楼层的配电箱里面的电力才是我们设计师最为熟悉的电气系统,对吧!


在专业领域的定义里,电力系统只有出了管道井,进入了楼层配电箱后,才被我们称为「二次机电设计」,而之前的所有电气传输步骤,全部被称为「一次机电设计」


所以,在这里,我把我对它们的定义理解分享给你:

一次机电:主要针对与建筑、结构等专业相互配合的机电设计,泛指土建项目相关的机电专业。


二次机电:主要针对与室内装饰项目互相配合的机电设计,泛指室内装饰项目相关的机电专业。

如果大家还不明白的话,咱们换一种说法:“在建筑管井里面和非装修区域里面的所有机电设备,都属于一次机电,而只要出了管井和非装修区域,能看到的机电设备全部属于二次机电”。


△一次机电与二次机电的分界线


ps:这里仅是最基础的分享,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小伙伴欢迎在评论区补充更正!



02内装专业与电气专业是如何配合的?


1、需要与那些人合作?


话说回来,像机电水暖这种深层次的专业需求一般都是交给有资质的专业设计师去做。

工装空间中灯光顾问提供的灯具连线图(供你参考) 


做为室内设计师来说,在前期拿到方案图或者灯光顾问等相关专业提供的专业图纸后,紧接着的工作就是根据相关专业提供的图纸来匹配装修图纸的机电末端点位,并根据机电专业的反馈意见,寻求各专业的帮助。


特别是在中大型的设计项目中,涉及到二次机电的相关问题又深又杂,大家要清楚的了解项目阶段以及所需要哪些专业顾问来配合设计,更重要的是,在甲方面前也能有的放矢的根据进度款以及合同的界面进行设计人力资源的调度与安排,合理的与甲方周旋


大家可以通过下面这个表格来梳理下:

△机电各专业协调进度表


PS:装饰设计中二次机电设计的重点协调环节集中在设计师与机电顾问、弱电顾问、灯光顾问室内设计顾问之间的配合衔接等


2、合作流程


装饰设计与机电设计的配合流程简图↑


所以你看,又回到我一直在强调的主题:“做为室内设计师,我们更多的是复杂空间装饰的美观性,而至于美观背后的相关专业支撑,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完成”


ps:篇幅限制,这里我们仅分享大致的流程,对这方面知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留言,留言过10个,我们下一次会展开来说哦~



03设计师要知道的电气术语解读


最后,我们来解释几个我们在工作中一定会碰到的电气术语:


1、配电系统:

a、配电过程

配电过程↑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来,发电厂发出电能,经升压变压器升压后,传输给区域变电站的降压变压器,再由降压变压器降压后,传输给配电变压器,最后由配电变压器将10KV电压变为380V/220v供给用户使用。这整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配电过程。


以上流程主要分高压配电低压配电


b、高压配电低压配电


高压配电是指电压等级为1000V及以上的电压为高压,在对这类电压载体配电的过程叫做高压配电;


低压配电就是指当高压电通过变压器转换为低压电(380v/220v)时,对这个电压强度下的电能进行调配的过程;

所以,我们室内设计师接触到的所有与电气知识相关的知识,几乎全部都是低压电的知识。


2、强弱电:

强电配电箱↑

a、强电

在室内设计领域,被我们称为强电的是指能“电死人”的电;电压在220V以上的电我们都称为强电,最常见的有:开关插座、照明、配电房等

弱电配电箱↑

b、弱电

弱电是指“电不死人”的电。指消防、智能化等专业使用的电,一般安装的设备用电基本是低压电,包括,消防、网络、广播、楼宇对讲、监控安防、楼宇自动控制等等。


所以,这次跟你分享的电气知识板块,还是以强电为主。


3、单相电与三相电:


单相电:俗称照明电一根零线一根火线组成的电路叫单相电。单相电的电压为220V,所以我们的生活用电都是属于单相电。


三相电:俗称动力电由三条火线组成的电路称为三相线。火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为380v,通常做为动力电使用,常用于动力设备供电(如电梯、自动扶梯、空调机组等),不作为生活用电使用,咱们做为了解即可。


4、回路:

最简单的回路图,靠一个开关控制一个灯↑


电流通过器件或其他介质后流回电源的通路,通常指闭合电路。只有回路是通的,在回路上的用电器才能正常使用。


5、电压与电流:

打个形象的比方,在河流中,只有存在一个高位,一个低位,水流才会流动,才会形成瀑布;如果把这个概念置换到电压与电流中来也是一样; 电压是两点间的电位差。有了电压,电子就会在电线中流动形成电流。这就像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道理是一样的。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做功,电在流动过程中也会做功。电流通过线径细、电阻大的导线时,会发生类似塞车的情况,导致发热。电灯的钨丝就是这个原理,通过钨丝能承受高温,最终钨丝在高热情况下就发光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解释为什么电线的横截面积越大,就能承载能大功率的用电设备了。



6、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关系

在初中物理书中,提到过一个计算功率的公式:


P=UI

P=功率、U=电压、I=电流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在小空间的配电时,就可以算出所需要的电线的平方数,这个公式会经常用到,请你记住它。



7、零线、火线与地线

电线材料↑


我们都知道,交流电源线分为零线和火线。零线总是与大地的电位相等(但并不是说大地的电位就一定低),火线与零线保持呈正弦振荡式的压差。


因为人在自然状态下与大地是零电位差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人接触零线是不会被电击的;用电器把外壳与地线连接(接地)就可以保护人不触电,就是这个原因。所以,火线与零线接反,会埋下用电安全隐患,一般要严格区分。


8、控制开关

空气开关↑


是指控制电流通过的开关,如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器、装饰面板开关等

装饰开关↑


9、空气开关

配电箱内部的空气开关↑


又名低压断路器,主要设置目的是:当工作电流超过额定电流、短路、失压等情况下,空开会自动切断电路达到保护用电器的目的。


它是配电箱的主要组成部分,由配电系统图可以看出,室内装饰中的所有用电回路,一开始都需要经过空气开关,通过空气开关来控制室内的各个电路。


人们常说的“拉电闸”,就是把总的空开给关掉,进而导致整个空间断电。


10、漏电保护器

带漏电保护的空气开关↑


又叫漏电开关,主要是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以及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保护,也即是说,当人触电的时候,它会自动断开电路,保证触电人员的安全,所以一般会在配有插座的回路中安装漏电保护器。


比如,说起配电箱,以住宅装修为例,入户线楼层配电箱引入室内配电箱后,经过总的空气开关分配至各个用电回路的空气开关,再通过各回路的空气开关引到末端点位处,构成了一个空间的配电路径。


如下图所示:

配电箱内部构造↑


看不懂?


那像下面这样分解呢?

形象的理解配电箱的关系↑


上述术语是我筛选的设计师必须了解的电气术语,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些费力,但是不要紧,就算看不懂,也请你记住它们的叫法,如果你们对方面内容感兴趣,可以点个赞,评论区留言,咱们继续深化。


 实用指南 


如果对机电设备、强弱电、机电点位、给排水、工艺材料、施工现场、建筑结构等设计要点有疑问、想学习的小伙伴,这本超十万设计师学习的工艺宝典《室内设计实战指南·工艺材料篇》里都有详细的解读。


现在购买仅需199元,还送价值265元的《实战指南第一、二季》哦

△扫码了解详情




小结.


那么本期内容结束了,我想做个小调研:


在你平时的工作中,接触到过与电气专业配合的情况吗?

或者说之前提到电气知识,除了开关插座点位图之外,你还想到了什么?

又有哪些踩坑的经历呢?

一套标准的用于室内装饰的电气图纸又是长什么样的?


欢迎在本期内容下方分享下你对以上问题的看法与理解,参与进来,共同探讨。


- End -

如有帮助,还请 点赞、在看、转发 支持一下

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dop050,领“dop设计大礼包”


以下内容需要登录观看

登录
#配合专业

本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内容系作者授权发布,末经许可,不得转载

收起
游客

游客 开通会员

资料 0 提问 0
笔记 0 回答 0
图文 0 人气 0

最新图文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