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公众号: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 本文所涉全部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Part 1人物简介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n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是20世纪最伟大、最有影响的建筑师之一,在他的努力下,欧洲现代主义( European Modernism)转变成为国际主义( International Style)风格他通过开放式布局的创新性建筑设计和大量应用钢材、玻璃等工业材料定义了现代主义建筑。 Part2 生评与主要成就 密斯・凡・德・罗曾是一位制图员,1905年搬到柏林,在应用美术学院学习之余也跟随布鲁诺・保罗( Bruno Paul)进行建筑工作实践。1907年他在柏林设计了自己的第一幢建筑,即波茨坦的新巴贝尔斯贝格小镇上的里尔住宅( Riehl House),这件作品反映了青年风格( Jugendstil)的影响。 里尔住宅( Riehl House) 1912年,他在柏林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之后设计了一些简化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住宅。一战期间他报名参军,战后加入了由表现主义艺术家和建筑师组成的革命性的“十月集团”( November Group)。 密斯组织了1921年到1925年的“集团”展会,正是在这段时期, 他将现代主义方法应用到了自己理想化的“皮与骨”办公室、住宅和公寓等建筑作品中。 1925年,他加入了德意志制造同盟,次年成为副主席。之后密斯组织了同盟1927年的标志性住宅展,其中包括魏森夫试验住宅区ー一处由当时最先进建筑师设计的位于斯图加特的住宅。 米斯在魏森夫试验住宅区设计的建筑(1) 米斯在魏森夫试验住宅区设计的建筑(2) 米斯在魏森夫试验住宅区平面布局 在一次谈论展会情况的会议上,来自荷兰的设计师马特・斯塔姆( Mart Stam)向密斯展示了一幅由煤气管道焊接而成的悬臂椅子草图。虽然多少有些争议,密斯还是在次年开始自行设计悬臂椅。密斯的MR10型椅子和MR20型扶手椅第一次在魏森霍夫试验住宅区展览上亮相,运用了可复原且有弹性的管状钢材,这是他的第一份著名座椅设计。 密斯的MR10型椅子 鉴于其巨大的声誉,密斯被选中设计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 Barcelona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的德国馆。最后他的设计成为20世纪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典范之一,场馆将现代元素和工业材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他除了应用玻璃和钢材,还有传统意义上的奢侈品, 如宝石、红玛瑙和孔石。作为现代样式建造的经典,这开放式的建筑承载并展示了当代德国的前瞻性和积极性。 巴塞罗那世博会( Barcelona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的德国馆 馆中的座椅由专门定制的镀铬钢材和组扣皮革制成一一也就是密斯著名的巴塞罗那( Barcelona)椅——实际上这是当今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坐的王位。场馆中家具装饰稀少,没有日常行为和活动的限制与羁绊,这处戏剧性的场馆空间设计充分体现了密斯的著名座右铭:“少即是多。” 米斯设计的巴塞罗那( Barcelona)椅 1930年,密斯成为德绍包豪斯的最后一任院长。重视建筑研究的趋势最早在汉斯・迈耶( Hannes Meyer)任职时就表现出来,在密斯短暂的终身教授任期里,建筑学更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学院的“左倾”政治主张,1932年9月国社党( National Socialists)关闭了包豪斯。密斯在柏林曾以私人学校的名义短暂地恢复过学校,但仍在1933年被迫关闭。 K. Bauhaus Archive / Walter Gropius 1979 包豪斯档案馆 最终,密斯在1937年移民到美国,在芝加哥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办公室, 并在芝加哥阿莫理工学院(后来的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任院长一职。这让他能够将自己的建筑理念在更广阔的空间得以实践应用,标志着他职业生涯新阶段的开始这一时期的最著名建筑包括伊利诺伊州普菜诺的范斯沃斯住宅( Farnsworth House 1946-1951)、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 Seagram Building,1954-1958)、以及柏林的新国家美术馆( Neue National Gallerie in Berlin,1962-1968)。 伊利诺伊州普菜诺的范斯沃斯住宅( Farnsworth House 1946-1951) 柏林的新国家美术馆( Neue National Gallerie in Berlin,1962-1968) Part3 主要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主张 1.“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米斯・凡・德・罗在1928年提出的著名的“功能主义”ロ号“少”是针对当时建筑界仍很流行烦琐的古典装饰手法而提出的,因为古典的烦琐装饰阻碍了建筑的工业化进程:“多”则揭示了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可能创造出来的建筑上简洁而丰富的效果和最大的使用空间。米斯凡·德·罗倡导建筑设计应立足“少即是多”的功能主义美学思想,最善于用钢架和玻璃表现技术的完美,是现代摩天大楼设计的开创者。米斯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并影响了几代的现代建筑和设计师,可以说“米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 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 Seagram Building,1954-1958) 2.流动空间(free flowing space) 在二十世纪初这应该是个很前卫的名词。在凡德罗设计了巴塞罗那的德国馆后欧洲建筑界为之震动。这种完全与以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不同的--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开创了另一种概念。而在当时的西方,这是种全新的东西,在古老的东方,中国古代的知名或不知名的文人和园林工匠已经知道并精通了流动空间。 巴塞罗那的德国馆之后,在吐根哈特住宅中凡德罗再次成功的应用了“流通空间”思想,住宅底层的起居部分是建筑的精华。在开敞的大空间中,客厅与书房以精美的条纹玛瑙石板墙分隔,餐室部分以乌檀木作成弧形墙,于是,书房、客厅、餐室、门厅作为起居的四个部分被划分为互相联系的空间。内部流通的空间同时又被玻璃幕墙引向花园,室内向室外延伸,室外向室内渗透,“流通空间”再次在这里得到完美诠释。 吐根哈特住宅 3.细节就是上帝 凡德罗在很大程度上相当重视细节,用他的话说“细节就是上帝”。虽然他从未受过正规的建筑学习,但他很小随其父学石工,对材料的性质和施工技艺有所认识,又通过绘制装饰大样掌握了绘图技巧。同时,他用极为大胆、简单和完美的手法进行设计,将建筑学的完整与结构的朴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又不受结构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精心制作结构。密斯并不是特别关注装饰原料的选择,但是他特别注意室内架构的稳固性,也特别重视将自然环境、人性化与建筑融合在一个共同的单元里面。 参考资料 《设计博物馆》、《世界现代设计史》、《工业设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