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回到《dop设计实战指南》
这里是「实战指南加餐与拓展」
这个板块是对《实战指南》主体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的内容板块,东晓会将我们原创和筛选过的干货知识呈现在这里,便于你方便的梳理属于你的知识体系。
这个内容板块将持续更新,欢迎保持关注。
----- 以下是正文 -----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设计材料
“必须创造这样一种场所,其精神的活力,可以将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光就是把建筑唤入生活,赋予其力量的物质”。
——安藤忠雄
玻璃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工合成材料,不似竹木等质感材料的古朴厚重、浑然天成,也不似金属材料具有气息强烈的时代感,也不同于混凝土和石材沉稳庄重,但玻璃材料却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它晶莹通透、璀璨华丽、纯净虚幻,静谧冷峻而又富有活力。具有独特的自身美感。
我们这个时代其实是以玻璃建筑为主的时代
它开放、自由充满现代感和艺术感
同时又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再加之虚无缥缈的气质
经常被赞誉为“物质的第四种形态”
超白玻璃便是玻璃这些特性最好的诠释者
超白玻璃又名低铁玻璃、高透明玻璃
具有晶莹剔透、高档典雅的特性
有玻璃家族“水晶王子”之称
是当代玻璃制作技术发展到顶峰的代表
▲罗浮宫玻璃金字塔
▲苹果旗舰店
▲大兴机场
玻璃的起源与发展
从人类发现掌握玻璃的制作方法开始到如今
已经有将近5000年左右的历史
约公元前3700年左右
古埃及人已经制作出了大量的玻璃装饰品和器皿
这种最早的原始玻璃被称作费昂斯「Faience」
原意是指一种蓝釉陶器
此时的玻璃为有色玻璃且透光率很低
看起来更像是陶器表面的釉
▲埃及费昂斯制品
我国玻璃制作玻璃的历史同样悠久
《楚辞》:高余冠之岌岌兮,长宇佩之陆离
一句中的陆离便是指的玻璃
玻璃在我国古代又称:“琉璃”、“陆离”、
“水玉”、“无色玉”等等
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
我国古人制造出了无色玻璃
但却有很高的反射率
在光的照耀下会折射出各种不同的色彩
从而产生“光怪陆离”的视觉效果
后来我国古法制作玻璃的技术基本失传十分可惜
▲唐代伊斯兰琉璃器
在欧洲中世纪世纪
玻璃制作技术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演进
透光性能大大提升颜色多样
但此时的玻璃大多为半透明状态下的彩色玻璃
中世纪的建筑师
用镶拼贴、绘画等手法制作成花窗玻璃
是哥特式教堂建筑最大的特色之一
当阳光透过半透明状态的彩色玻璃
与圣经故事连成一体彩色玻璃的柔和与朦胧
仿佛神圣的洗礼
▲哥特式教堂的玻璃花窗
17世纪以后欧洲制作玻璃的技术飞速发展
处于研制望远镜的需要而发明的光学玻璃
极大得提高了玻璃的透光率
比利时平板玻璃的发明
将大面积的玻璃应用于建筑提供了可能
玻璃钢铁结构广泛的应用于建筑之中
通透的水晶宫成为玻璃建筑的鼻祖
▲水晶宫1851年
20世纪中期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开始风靡世界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
“Less is more(少既是多)”极简主义设计理念
与高透光的玻璃材质特性不谋而合
玻璃的透明性、 匀质性以及简介感
传递出了现代建筑师们的民主、自由精神
▲范斯沃斯住宅1951年 密斯.凡德罗
玻璃用来模糊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界限
体现各个空间的流动
“玻璃盒子”、“玻璃幕墙”等的通透与明亮
也昭示着建筑进入到了开放的时代
但此时的玻璃纯度不是特别高
玻璃钢化后自爆的几率很大
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大面积的玻璃也容易形成漫反射造成光污染
▲西格拉姆大厦1958年 密斯凡德罗
直到近二十多年以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原来不可思议的技术都变为了现实,超白玻璃自爆率低、颜色一致、可见光透过率高、通透性好且技术含量高,另外超白玻璃还能近乎完美得还原物品本色,为设计师丰富的设计灵感提供了绝佳的实现效果的物质载体。其一问世便收到了广大建筑师的喜爱,近十几年来那些为我们熟知的著名公共建筑: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大兴机场等等都少不了超白玻璃的身影。
什么是超白玻璃
平常我们所熟知的玻璃砖、钢化玻璃、磨砂玻璃、
中空玻璃、夹娟玻璃、U型玻璃等等
其实在本质上没有很大区别
钢化、磨砂、夹娟等
是玻璃二次加工的不同处理方法
从而显示出不同的性能与视觉效果
但超白玻璃与普通玻璃本质上却具有很大区别
▲磨砂玻璃
▲水波纹玻璃
▲钢化夹胶玻璃
▲玻璃砖
『视觉效果』
一般玻璃含有一定的铁化物,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绿色视觉效果,超白玻璃中铁化物含量是普通玻璃的百分之十甚至更低,具有类似于无色水晶的外观特性。
▲超白玻璃与普通玻璃对比
▲折叠院,北京
『光学性能』
1.一般普通玻璃的透光率为80%左右,超白玻璃的透光率则在91.5%以上。
2.相对于普通玻璃,超白玻璃对紫外波段的吸收更低,可有效降低紫外线的通过,在高透光率的同时而减少紫外线的 危害。
3.高透光率也致使光折射和反射的降低,在降低光污染的同时,也是透过超白玻璃内外之间的物体不会产生色差和变形,增加了真实性。
4.超白玻璃的单面或双面进行特殊的减反射处理之后,可以把反射率降到1%左右,透光率可以再次提高到98%以上,视觉效果近乎透明。
▲博物馆中的防反射超白玻璃
▲折叠院,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