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不一定为实!通过分析视错觉原理,我们挖出了一些设计逻辑 - 新版

 > 修改于2023-02-08 阅读 323
更多

dop设计(ID:dopdesign)原创

作者丨dop设计

编辑丨dop小师哥

视觉是我们感知外界最重要的接口,通过视觉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我们的设计80%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所以本期我们来了解一下在设计界中对视觉感官的探索,在本期中我们着重探讨关于“错觉”。


今天我们从「4个经典视错觉原理」入手,带大家寻找原理背后的设计逻辑。


1、艾宾浩斯错觉(心理学与感觉生理学)

2、棋盘阴影错觉(视觉系统对光线变化的自动补偿)

3、缪勒-莱尔错觉(几何视错觉)

4、大小恒常错觉(远近错觉)

艾宾浩斯错觉


我们看下面这张图片,判断一下:左右两个中心橙色的圆形,谁大谁小?


▲艾宾浩斯错觉


大家肯定觉得右边的圆比左边的大,确实是这样,我们眼睛感知到的确实是右面的圆更大。但是实际上这两个圆的大小是一样的,是视错觉欺骗了我们的大脑。


这个效果,就是经典的“艾宾浩斯错觉”,相信你们也都看过这张图。


那为什么我们对这两个圆的大小会判断失误呢?原因就在它们周围的这一圈圆上。


左边这个圆,周围围绕了6个大圆,显得它很小,右边这个圆周围围绕了8个小圆,显得它巨大无比。大小对比之下右面的圆形看起来比左边更大。


所以,我们根据艾宾浩斯错觉,提炼出核心的设计逻辑就是:大小的对比关系。


它就像矮子里拔大个,一个身高1米7的人站在一群小学生中鹤立鸡群的感觉,但是,当他在一群平均身高2米以上的篮球运动员中的时候,就会显得渺小无比。


同样的人,两个场景对比,就会产生一种尺度和大小的错觉。这就是艾宾浩斯错觉的核心逻辑。


这个设计逻辑我们怎么用呢?我举个例子:


▲黑色覆盖整个垭口墙面


▲垭口左右两侧留白


▲细黑线封住了垭口门洞


你们看3张图片,它们在这个垭口的位置都做了视错觉的处理,你们能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吗?


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


 第一张图片的墙面,全部填充了黑色。

 第二张图片,在墙面的处理上做了一个变化,在第一张的基础上左右留了两条白。

 第三张图片,直接在垭口的位置封上了一圈黑色的宽线。


那现在我们再看这组图片,我们可以发现,这3组垭口门洞的宽度,从上到下对比,经过三种不同的处理后,它的宽度竟然看起来变得越来越大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可以用艾宾浩斯错觉提炼出的设计逻辑来解读。


这3张图片,垭口门洞的大小和面积都是不变的,我们可以把垭口这个部分想象成那个位于中心的橙色圆。那这个黑色色块的位置,其实就像橙色圆周围的大圆和小圆。


第一张图片:黑色的位置就像一个个大圆围绕着垭口,覆盖了整个墙面,显得垭口很小。


▲大圆围绕着垭口


第二张图片:黑色的位置缩小了一点,就像一圈再小一些的圆围绕着垭口。这个时候,和第一个相比,黑色的面积变小了,垭口的位置看起来就变大了一些。


▲小一些的圆围绕着垭口


第三张图片:其实对应的就是小圆围绕着大圆的原理,这一条黑色的宽线可以想象成一圈小圆围绕着垭口,那通过对比,垭口的面积就显得巨大无比


▲更小的圆围绕着垭口,引发视觉感知的变化


所以,这三者通过黑色色块面积的大小变化,引发了垭口视觉大小的变化,这就是艾宾浩斯错觉的核心逻辑。


通过大小对比关系,营造出物体大小的视觉变化。就像下面这个门洞,就用了我们刚刚说的方式去处理。


▲门洞的处理


最后总结一下,艾宾浩斯错觉的核心设计逻辑就是,大小的对比关系我们可以用它来处理一些空间和室内构件的大小,尺度关系,来弱化空间自身的缺陷。

棋盘阴影错觉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视错觉原理,“棋盘阴影错觉”,看看它理论背后的核心设计逻辑是什么。


▲棋盘阴影错觉


我们看这张图片,在黑白格的棋盘上有一个绿色的圆柱,圆柱的阴影投射在棋盘上,形成了两个区域。一个是有阴影的区域,一个是没有阴影的区域。


那么问题来了,A,B这两个区域,谁的颜色更重?它们是同一个颜色,没有任何区别。


就像下面这张图片。那为什么我们看起来A比B的颜色更重呢?


这个原理其实是我们的视觉错像,是人类视觉系统的补偿技巧,视觉系统通过抵消不同背景下的明暗变化所犯的更正差错。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解释了。


▲A、B颜色相同


▲实际还原对比


那为了容易理解它的原理,我们可以用这个类似例子来分析:


▲同一颜色在不同明度下的视觉变化


这张图,两个圆中的颜色其实是相同的,但是同一种颜色它在深色背景中显得很亮,在浅色背景中却显得很暗。


那我们通过这个理论就可以提炼出一个设计逻辑,明暗对比关系。它就是通过改变背景的明暗关系,来强调我们想表达的重点或者弱化我们想隐藏的缺点。


这个明暗对比的设计逻辑,我们可以用这个案例来理解:


▲清水混凝土的墙面处理


▲把清水混凝土变为白色的效果

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墙面使用的就是清水混凝土。如果我们把墙面换成白色来对比一下,可以发现,很明显深色的混凝土墙面对光的表现力比白色的墙面更有力。


光的表达是不变的,我们只通过更换背景墙面的明度,就可以发现混凝土墙面确实能突出我们想表达的重点,也就是这个十字窗口,光的效果。


这就是明暗对比关系的设计逻辑。


▲用白色突出服务台的区域


▲在白色中用重色突出服务台本身


像上面这个案例,它为了突出服务台的存在,在深色的木纹下,做了一个白的背景,突出了整个服务台区域。


然后在这个白色的背景下又做了一个深色的金属质感吧台,又把这个吧台的存在突出表达出来了。这就是通过明暗对比的方式突出我们空间中想表达的重点。


▲高明度色彩中的低明度深蓝色体块


那这个案例,也是一样的道理,它用了两种对比关系来突出表达的重点,这个蓝色条状体块。


 第一个是在大面积高明度的浅色的空间背景下,穿插进了这种低明度的重色,深蓝色,在明度层面突出了这个贯穿整个空间的核心,蓝色体块。


 第二个是它在大面积的无彩色系中,穿插进蓝色这个有彩色体块,也起到了突出空间重点的表达效果。而这个蓝色体块,也是设计师用来表达空间设计理念的一个元素。


▲大面积无彩色中的有彩色体块


▲大面积无彩色中的有彩色体块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很快就能解读出下面这两个案例的设计逻辑了。


它们都是通过在浅色的背景下,加入低明度的重色,把重色的部分作为空间的重点表达对象,突出空间的主题。


看下面两张图,重色的部分一个是显眼的挂画,一个是大堂最核心的背景墙。


▲高明度空间中的低明度挂画



以下内容需要登录观看

登录
#设计案例#设计视野

本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内容系作者授权发布,末经许可,不得转载

收起
表情
发送

来抢个沙发吧~

游客

游客 开通会员

资料 0 提问 0
笔记 0 回答 0
图文 0 人气 0

最新图文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