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自学成才的建筑师,安藤忠雄的学习建筑之路与众不同,没有任何专业背景、没有任何建筑学学位,甚至没有得到过任何建筑大师的培训指导。 因为没有去大学学建筑,安藤身边一度缺少可以交流建筑的人,仅靠游历和自学来领悟建筑,所以,旅游就成了他的大学,安藤自己的认知也是:我的老师是现实的世界,和这些“老师”相遇,就是我所在的大学。 他环游世界的旅途从二十二岁开始,从日本各地到欧美,考察研究各地著名的建筑被称之为“征程”:边走边思考,一次次地同自己对话,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也在无形当中影响安藤的设计。 在安藤职业生涯中,光与影对他的影响是刻在灵魂深处的,其对于光影与自然共生关系的探索和运用,在整个建筑学术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风”、“光”、“水”是有生命的,光会将人们聚在一起,只有在光的洗礼中,人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接下来带大家看看安藤大师 部分融入风光水三要素的作品 1、住吉的Azuma House(1975) 住吉的Azuma House(又称排屋),是自学成才的建筑师安藤忠雄的第一批作品之一。 他将空间划分为三个空间,空间由朴素的几何构成,并插入了一个专门用于风和光活动的抽象空间。他说,他的目标是挑战侵犯我们日常生活的惯性。 2、小篠邸(1979-1984) 安藤为日本时装设计师小篠弘子设计的这栋住宅,建在关西地区最有名的一块高级住宅区芦屋,因为位于山坡,给设计带来很大的挑战性。两个箱子式的建筑并列在一起,其中有一半埋入地下。 建筑较低一层是生活起居区域,高处则是主卧,低层的房屋就成了高层的阳台,对场地特征的表现和光线的使用,是整个建筑的特色。 3、城户崎邸(1982-1986) 城户崎邸的设计,造型和材质都是极简化的,连同混凝土的外墙,都能创造宁静的空间。楼梯是理解安藤忠雄作品的关键元素之一,他很善于利用楼梯来创造复杂的内部空间,或化身活动场所。 4、4×4住宅(2001-2003) 5、斯里兰卡某海岸宅邸(2002-2004) 斯里兰卡的住宅,是一位丈夫送给妻子的礼物,业主希望这座建筑也会成为艺术品,并同自己的创作产生互动。 同样是大家熟悉的原始裸露混凝土语言,该混凝土结构包含一系列受保护的庭院和空隙。 6、水之教堂(1958-1988) 作为“永恒的建筑”,在教堂很适合体验四季的轮转,“水之教堂”前有一个长90m、宽45m的水池,安藤对其深度都做过精确的计算,以确保水面能够表现风吹过的痕迹。 7、光之教堂(1987-1989) 8、森之教堂(2011-2015) 9、佛大头(2016) 佛大头的设计,注入了安藤式的意境营造及创意,将佛像周边抬高并环绕着15万株的薰衣草,伴随着季节的变换,佛像周围在花季时(1~2月)呈现紫红色,冬季时则呈现雪白一片的美景,景色强烈的对比下。 在视觉画面中,户外园区外仅能看见裸露出半颗充满禅意的佛头,看不见佛像的全貌,游客需要通过40m长的通道进入内部的圆形空间。 好了,今天关于安藤忠雄的剧透就到这里了,更多他的作品介绍,他对光影、环境、自然、色彩、风与水的应用以及设计的心得和见闻,他都放在《安藤忠雄:色彩与光影》这本书中了。 本书收录了安藤从1973年到1996年之间完成的27个经典作品,通过建筑图纸和图片全方位地进行介绍,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安藤忠雄的设计特点。 前半部分深入的探讨了安藤忠雄的设计风格,他的设计哲学产生的背景。比如日本的传统文化,现代主义建筑思想都对他的设计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由此可以让读者对安藤忠雄的思想和设计理念有一个很深的了解,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同时也能给专业的建筑从业者带来设计灵感。 通过理查德佩尔的摄像机捕捉到安藤忠雄建筑的细节、光影、材质、静谧等等,让读者自己去发现安藤建筑中的美,同时又能感受到建筑摄影的无穷魅力。 △扫码进入安藤大师色彩与光影的世界△ - End - 看完记得点赞、转发、在看3连 找dop032,领“dop设计大礼包”